长清区进一步推进落实产改工作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积极推进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充分发挥工业和信息化主战场和主力军作用,根据《关于组织职工开展建设强省会“四项竞赛”的实施意见》(济工〔2022〕4号)部署要求,组织企业参加由市工信局、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A1泉城”赋能、智慧泉城创新应用、工业强市建设争先创优、工业技改投资双千工程推进等竞赛活动。我们将加强对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各项要求,高标准组织项目申报,确保竞赛活动有序开展。竞赛优胜项目优先推荐市级试点示范类项目,对优胜单位和个人按程序择优推荐市劳动竞赛奖项。
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一是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推进企业数据共享。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济南市工信局“济企通”平台,实现企业有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共享。依托区内电信运营企业,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形成相关行业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服务于企业发展。二是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一是积极做好人才申报工作。密切关注人才项目申报通知,认真研究项目申报指南,深入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并对企业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及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申报项目成功率。重点围绕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泉城产业领军人才、外专双百等领域,做好推荐选拔工作。二是扎实开展人才培训工作。联合区委组织部举办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模拟答辩培训会,组织申报企业现场答辩,邀请高等院校专家参加并提出指导意见供企业参考,拓宽产业人才发展空间。组织校企对接活动,全方位推进全区重点装备企业、节能环保企业、生物医药企业与齐鲁工大、交通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深层次合作,助力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紧盯院士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为产业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以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为重点,以新型研发平台为培育方向,以平台功能提升为目标,围绕研发、转化、孵化各环节的要素资源配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基地,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指导帮助创建或晋升相关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