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工匠学院:织密工匠培育网
发布日期:2025-09-01 15:23:44
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长清区工匠学院打破单一培训模式,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支撑、社会参与”为框架,推动多方协作,织密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育人生态网。
(一)政企协同让培训对接岗位。国网济南市长清区供电公司工匠学院的“1+4考培一体”模式颇具代表性——将企业安全标准与技能认证深度绑定,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资质考核+岗位跟踪”四个环节,实现人才培育与岗位需求的“同频共振”。高级工技能等级认证通过率高达94.16%,高压设备操作失误率骤降60%,企业用人成本降低20%。其开设的“无人机资格认证培训班”更是创下“60课时培育10名专业巡检人才”的纪录,种种数据见证成效,真正实现“培训即就业、结业即上岗”。
(二)校企共建把“工厂”搬进课堂。长清职专工匠学院与海尔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的“订单班”,是校企合作的典范。引入海尔中德冰箱焊接设备等前沿生产工具,打造“教室连着车间、课本对接工艺”的实景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校园就能体验企业真实生产流程。在“海尔高级工匠定向培养计划”中,13名焊工经“理论筑基+实战淬炼+资质认证”三段式培育,结业即入职企业核心岗位,月薪达7000元,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印证了“校园工厂”模式的育人实效。
(三)校地联动以技能服务民生与振兴。聚焦家政服务等民生领域,慧心慧做工匠学院联合长清区人社局、驻地高校,以“赛事促标准、培训强技能”为抓手,构建起服务区域发展的技能支撑体系。其举办的技能人才大赛吸引1800名选手同台竞技,推动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培训标准化;开发的“花样面点”“手工编织”等特色课程,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既填补了市场对高素质家政人才的需求缺口,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技能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