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2018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4624元
随着6月毕业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6月10日,《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发布。
该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报告指出,本科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高职高专就业率稳中有升;北上广深”就业比例持续下降,“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本科就业率怎么样,就业环境如何?报告给出的答案是,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近两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届本科。
《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1.8%)较2014届(2.0%)略有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
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82.0%,较2014届下降1.5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3.6%)较2014届(3.8%)略有下降;“读本科”的比例(6.3%)连续五届上升,较2014届增长2.1个百分点。
《报告》由此得出结论,由于深造的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4.2%,较2014届(4.5%)略有下降;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7.5%,较2014届(8.1%)降低0.6个百分点。
2014-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4624元)比2017届(4317元)增长了307元,比2016届(3988元)增长了636元。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2017届(4774元)增长了361元,比2016届(4376元)增长了759元;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4112元)比2017届(3860元)增长了252元,比2016届(3599元)增长了513元。
《报告》称,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应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2018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城镇居民2018年月均可支配收入(3271元)。
2018届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月收入为6525元,比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5117元)高1408元;2018届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高职高专生月收入为5121元,高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4221元)900元。
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5485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348元)。在本科主要专业中,2018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是信息安全(6972元)、软件工程(6733元)、网络工程(6597元)。
2016-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变化趋势
《报告》称,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较2014届(2.9%)略有下降。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6%)高于本科毕业生(1.8%)。此外,有6.2%的2015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2015届毕业即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三年后有44.8%的人仍坚持自主创业,比2014届(46.2%)低1.4个百分点。2015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行业(19.8%)。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业(14.8%)。
创业艰辛,但它带来的收益明显更高。《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优势明显。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5131元,三年后为11882元,涨幅为132%,明显高于2015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半年后为4042元,三年后为7441元,涨幅为84%)。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4601元,三年后为9726元,涨幅为111%,明显高于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水平(半年后为3409元,三年后为6005元,涨幅为76%)。

报告还发布了2019年本科就业“绿牌”和“红牌”专业。绿牌专业指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红牌专业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2019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连续三届绿牌。2019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化学、法学。其中,历史学、音乐表演、法学连续三届红牌。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5%下降到了2018届的21%,而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2%上升到了2018届的26%,另外,刚毕业时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毕业生中,三年内离开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1届的18%上升到了2015届的24%。
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从2014届的27.9%上升到了2018届的37.3%。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60%)最高,其次为天津(58%),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45%)。
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1%)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但从近三届数据来看,差值在缩小。北京是“北上广深”中本科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宁波、天津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