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区总工会首创“工会主导·多方协同”工作法实现一站式维护职工权益

发布日期:2025-05-06 14:03:37

一、推荐理由

重庆永川区总工会通过一门受理、双向调解、三方审理、多方联动,缩短维权时间,节省维权成本,实现了劳动争议风险闭环,一站式全过程服务职工群众。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一门受理,聚焦重点,分类办理一本账。秉持“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的工作理念,为职工设置法律咨询服务台和受理窗口,接受职工群众咨询,给予全过程的法律援助服务。在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区人民法院、区综治中心设立窗口,对来访职工的诉求进行登记,确保职工进得了门、找得了人、办得了事。配备专兼职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20名,将其执行年限及案件办理情况对外公示,提供案件指派专人办理和来访职工自由选择承办人两种方式。通过发放值班补贴和办案补贴的方式调动调解员队伍积极性。

二是源头维护,力求双赢,绷紧调解一根弦。基层调解组织逐步健全,目前,永川区共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42个,其中镇街23个、园区3个、系统8个、企业8个,形成了以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主导,以基层调解委员会为补充,上下贯通、部门联调的组织网络体系,为全方位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随着调解网格体系的建成,各级调解委员会主动作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结合工作实际,区总工会不断完善,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总工会法律援助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所有案件需先组织调解,突出“调解为主,诉讼为辅”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关口把控,力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用人单位合法利益。

三是协同受理,联动处置,诉讼仲裁一地结。2022年,联合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人社局、区司法局打造了集诉源治理、职工维权、法律援助、诉调对接、裁审衔接、司法保障功能于一体的劳动争议化解综合服务平台——永川区劳动争议调处中心。中心除设置了接待窗口、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外,还联合区人民法院、区人社局在区总工会打造了一个标准的审判庭,作为区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庭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第四仲裁庭使用。将一部分工会调解不成功的法律援助案件放在工会开庭,对因故不能到场的当事人,开通了云端法庭,实现了“诉裁调”。

四是多方联动,共享机制,提质增效一条链。区总工会联合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人社局、区司法局成立了重庆市永川区劳动争议调处中心。明确劳动争议案件由区总工会牵头负责处理,有重大群体性事件时,各部门互通信息,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风险,明确调处方案,共同协作处理。提高了案件办理治理效率,切实推动构建永川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水平现代化。

(二)工作成效。

一是职工维权成本显著降低。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解决了职工投诉路径复杂、耗时长、诉累高的现实困难,节约了维权成本,并通过真实的庭审案例鞭策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提升职工依法维权意识、监督审判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二是律师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多元化解机制下,对援助律师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律师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案件办结率显著增强。

三是劳动争议化解率显著提高。通过合署办公,2022年—2024年,永川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共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73件,其中调解结案794件,仲裁、诉讼、强制执行943件,为1990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3415万元。

拟稿人:管理员   核稿人:管理员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