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 不断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于海田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日期:2025-01-14 14:15:36

2024年济南发展成绩振奋人心 全市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回升向好

  刚刚过去的2024年,济南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强产业、防风险、惠民生,“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牵住动能转换牛鼻子 省会发展势能持续汇聚

  “项目深化年”成果丰硕。抓好五个环节“三看三深化”,优化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体系,全力推进2000个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临工重机数字化工厂、清河高端芯片载板、广日数字化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中科曙光、恒瑞医药、智星空间、卡斯柯信号等一批新项目、好项目相继签约落地,聊热入济、绕城高速港沟至殷家林段改扩建等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加快建设。

  数字济南成为省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数字生态指数居全国第8位,公共数据开放“数林指数”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累计建成数据中心40家、5G基站5.4万个,算力总规模4500P。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特色平台2个,15个项目入选省级“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晨星工厂”达到209家。

  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积厚成势。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加快建设,黄河大桥复线桥、黄河齐鲁大桥建成通车,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首期招生,山大二院北院区开诊运营。比亚迪年产新能源整车突破36万辆,爱旭太阳能电池组件成功下线,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落地建设。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效能叠增。科技金融及特色机构达到62家,推出科创信贷产品超过80项,“人才贷”累计备案金额9.77亿元,全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预计突破2000亿元,济南连续两年跻身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前十。

  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 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全市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回升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3亿元,增长2.1%。税收占比72.4%,列全省第1位。

  成功举办“选择济南 共赢未来”城市推介会等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20余场次,全年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71个、总投资3950亿元。预计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以上。

  积极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直接消费超180亿元。引进商业品牌首店110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超过2300亿元、增长7%以上。

  实施民营企业攀登行动,全年新培育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五十亿元企业2家,4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下好改革开放先手棋 省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济南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家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评估中获优秀等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打造“一件事”应用场景133个,3项改革案例获全国推广。“泉惠企”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事项发布、申报审核、资金兑付一体化运行,企业诉求按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99.9%。“泉融通”平台累计上架金融产品383款,为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84.4亿元,济南获评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90项。获批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济南集结中心一期建成运营,新增跨里海通道、老挝通道,全年开行班列1029列。国际友好(合作)城市增至92个。

  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 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

  济南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完成工业投资项目超2000个,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189家、专精特新企业7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新增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数字产业集群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11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济南获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

  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首批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94个现代物流网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精心策划“一年四季·泉在济南”系列活动,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文旅市集7个。实施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零的突破,建成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全市粮食总产量预计306万吨左右。

  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强劲,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泉城省实验室纳入中关村国家实验室网络节点,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获批筹建,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组织研制并发布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量子测量)国家标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94%。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37件、增长20.5%。

  全市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128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87.5万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推进建设治理现代化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中央商务区五大超高层建筑加快建设,现代金融集聚区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落地。启动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00个、完成投资517亿元。

  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加快建设,济青高铁实现“公交化”开行。绕城高速小许家至机场段改扩建等12个高速公路项目扎实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东飞行区竣工验收。工业南路综合改造等城市道路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建设全面提速,3号线二期通车运营,高新东区云巴加快建设。开工建设公共停车设施39处、停车位1.4万个。210条公交线路实现与轨道交通换乘接驳,“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深入开展16个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提升行动,拆除建成区违法违章建筑349处、12.7万平方米,完成支路街巷环境综合整治150条。

  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降至36微克,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重点泉群保持21年连续喷涌。大明湖南岸见湖透绿、实现城湖一体。新建各类公园54处、古树保护园50处、绿道116公里,开放共享绿地130处。

  《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获批实施,40项重点工作任务、135个重点项目协同推进,161项通办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的20件民生实事全部高质量完成。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122.2亿元,占比80.3%。新增城镇就业21.59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开工建设,空天信息大学(筹)实现联合招生。宣武医院济南医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加快建设。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12.6万人,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760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预计新增21.2万人。9类困难群众11项保障标准提高5%以上。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135张,规范提升老年助餐站点400处,为17万余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1亿元。

  新建商品住房“交房即办证”实现全覆盖,惠及群众45万户。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9个、909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8万户,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完工302部。稳步推进5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10.34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4万套(间),“保交房”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累计建成“泉城书房”60家、打造“泉城文化驿站”70家、备案博物馆95家。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22场,举办2024济南(泉城)马拉松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37项。济南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4年命案全破省会城市、毒情最轻重点城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6%、24.5%。

  强化党规党纪硬约束 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48件、政协提案532件。

  持续转作风、提效能,7700余项机关内部事项实现网上运行,市直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20%,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917.6万件,满意率持续提升。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良好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

  瞄准“十一项重点”发力 济南绘就2025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一年。济南“稳”的基础不断夯实,“新”的动能加速集聚,“进”的步伐更加有力,“好”的态势持续显现,新一年将如何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1月13日,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透过政府工作报告,济南2025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清晰可见。

  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纵深推进数字济南、工业强市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勇当排头兵,不断开创“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左右和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出发。围绕实现年度目标,济南将瞄准“十一项重点”发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聚力推进“项目提升年” 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济南将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加快形成龙头项目顶天立地、优质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全面提升谋划建设质量。全年实施投资过百亿元项目12个、过十亿元项目183个。策划包装一批含金量高、含新量足、含绿量多的优质项目。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谋划实施一批链主牵引、链条配套、链群升级项目,提速比亚迪整车二期、爱旭太阳能电池、天岳碳化硅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城市交通、水利设施等领域强基础补短板,推进济南火车站客运交通枢纽、聊热入济等基础设施项目。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惠民项目,加快省疾控中心新址项目、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出台新形势下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差异化、精准化招商引资新模式。大力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优势突出、引领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全年引进总投资超50亿元项目10个以上。聚焦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信息等重点方向,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大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老树发新枝”。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强引优,紧盯新加坡、欧洲、日韩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拓展合作。

  全面提升要素保障水平。优化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强化开发区实体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健全项目建设和周边配套“双同步”机制,谋划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园区。落实土地分级分类保障,放大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大力发展耐心资本。

  聚力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推动经济实现量质齐升

  济南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激发消费潜能。持续推进泉城路、上新街等商圈商街和专业市场的更新升级,加快山姆会员店、银泰百货、京东超级体验店等项目建设。精心策划“泉城购”2025济南消费季,全年举办促消费活动500场以上,实施“济南造”消费品推广行动。加强商文旅展“流量型”消费融合,发力夜间经济、餐饮经济,积极发展演艺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新引进品牌店、旗舰店等100家以上。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发展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培育壮大即时零售、直播电商、体育电竞等消费新增长点。大力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建设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0处。推广“预付宝”平台,破解预付式消费维权难问题。推进国家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设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启动一批衔接“十四五”和“十五五”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快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施30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力争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

  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实施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项目150个左右,适度规模建设配售、配租型保障房。采取举办房展会、发放消费券、支持房票安置等方式,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和开发项目监测机制,加强预售资金监管。

  促进外贸量稳质升。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100场以上,巩固机电设备、农产品等出口优势,稳步扩大二手车出口,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进出口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鼓励企业加大海外仓布局建设力度,推动传统外贸企业通过9710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打造4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培育5个跨境电商知名品牌,孵化10家跨境电商新锐企业。建好用好国家级、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等服务竞争优势,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引导优势产业稳妥开展对外投资,支持企业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聚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济南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1000家以上。加快济南工业软件研究院、齐鲁开源社区建设,推动浪潮集团提升优势,提速中晶芯源碳化硅、中科曙光等项目建设,塑强软件、服务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汇川工程型变频器、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山东(济南)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比亚迪、吉利、重汽等加速释放产能,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新突破。加快圣泉新材料、金固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推进宽禁带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布局未来材料新赛道。加快恒瑞医药、步长新世纪中医药等项目建设,推进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建设。

  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实施技术突破、主体培育、应用推广、生态建设四大工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空天信息产业聚势起势,推动济钢卫星总装制造产线、深蓝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和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可回收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星地一体融合组网、空天数据资源服务应用等产业链布局。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重点引进工业无人机链主企业和商业化应用企业,加快构建智慧绿色低空基础设施网。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扩量提质,推进山东电工电气全钒液流电池等重点项目,加快山东能源互联网集聚区、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建设。提速量子技术产业化进程,聚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持续拓展“量子+”应用示范,健全全国首个“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监测网络”。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发展,开展RISC-V芯片和开源软硬件重大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等标志性产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巩固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升级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提升,聚力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德邦证券落地进程,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1万亿元、3.3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高标准建设“四港三区”枢纽新城,推进陆港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抓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27个重点项目,加快董家铁路货运场站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35场。积极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大力招引集聚高水平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壮大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新兴文化业态,实施埠村4A级景区综合提升等重点项目,推进雪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精心办好“这一站,济南”等品牌活动。

  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强省会建设制度保障

  济南全力推动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市属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努力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引领区。深入推进市、区县两级零基预算改革,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强化跨境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投资试点。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打造跨境数字服务平台2.0版。加快推进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保税加工、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业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与中亚、东欧等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充分发挥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迭代升级“爱山东”济南分厅,政务服务“云大厅”上线事项800个以上。打造“一网三平台”惠企服务体系,“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政策事项覆盖率达到30%。常用证照证明“免提交”事项超过2万个,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压减30%以上。加快建设中央法务区,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培育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五十亿元企业1家。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济担-攀登贷”“济担-科创贷”等政策性担保贷款规模达到80亿元以上。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强化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加大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力度。

  聚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 着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济南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3%,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推进公办高中扩容提质增位,高标准建设莱芜区雅鹿山中学等。制定实施新“高校20条”政策,支持驻济高校建立科技发展、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空天信息大学(筹)建设。

  增强高水平创新策源能力。推动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积极推进全国、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大力支持泉城省实验室、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等提升应用研究能力,促进山东区块链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建立完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3%。实施科技经纪人试点工作,优化科技计划揭榜挂帅机制。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推出多元化科技信贷产品,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2%以上。做大做强“6+N”政府引导基金集群,用足用好五大行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

  打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动态优化人才政策“双30条”,支持历城区开展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大力引进集聚战略科学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打造20家市级工匠学院,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5%以上。强化海外人才精准引进,加快申建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济南·人工智能),高水平打造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平台。聚力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第三届海右人才节、中国济南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等活动。

  聚力增强城市承载力集聚力带动力 构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济南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推动起步区全面成形起势。加快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综合医疗中心建设,推进黄岗路穿黄隧道、航天大道隧道、黄河大道二期等项目。完善总部经济区、都市阳台城市功能,加快电视塔、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提速中新未来公园、星泉汇等项目建设。做强做优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产业平台,全力推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扩产、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鹊山生态文化区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项目,加快黄河两岸绿道(鹊华城光段)等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大寺河等水系治理工程。

  塑强重点片区特色优势。推动中央商务区能级提升,壮大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业态。抓好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支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推动医疗硅谷、海凭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准医学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发展,加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高新东区开发建设,高标准推进彩虹湖人才科技生态园、杨家河综合提升等项目,推动齐鲁软件园二期建设,做优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优质产业。推进南部山区绿色发展,促进传统农业提档升级、特色农业连片发展,培育壮大旅游、康养等业态。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抓好明府城、老商埠、洪家楼、泺口等片区改造提升。积极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高标准打造4F级机场。加快凤凰黄河大桥南延、工业北路东延等城市道路建设。推动轨道交通连线成网,力争4号线、8号线、高新东区云巴环线建成通车,实施千佛山站、市立五院综合体等TOD综合开发。开通优化公交线路40条,持续推进公交轨道“双网融合”。稳步实施78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改建供水管网100公里,泉水直饮工程新增覆盖人口35万人,完成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79.7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对10个拥堵片区和30处重点路口实施交通组织优化,新建公共停车设施29处、停车位9512个。新建各类公园30处、古树保护园30处、绿道50公里,新开放共享绿地100处,拓展“公园+”新场景。完成全民健身更新提升项目500处。对158条支路街巷实施环境整治,城市功能照明亮灯率达到98%以上。统筹各类市政工程建设,解决道路反复开挖和施工扰民等问题。

  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弘扬红色文化,持续推进无名烈士寻亲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有序开展焦家遗址考古勘探,实施灵岩寺等文物修缮保护工程。推进非遗名城建设,持续实施“十百千万”非遗保护行动计划,加快“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深入挖掘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等内涵,打造更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推动泉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新建泉城书房9个。做强做优国际传播矩阵。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加快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建设,争取德商高铁、莱临高铁纳入国家规划,加快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高青至商河等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郑州都市圈互促共进、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一县一策”做强特色优势富民产业。深化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结对共促,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积极争创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国家试点。抓好商河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

  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济南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步伐,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

  推动农业效益提升。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8.3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5.6万亩、总产量稳定在306.5万吨水平。加快打造北方种业之都,推动起步区现代种业产业园、钢城区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创新发展,建设山东省现代农业大科学中心(齐鲁农谷),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0家,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做强“泉水人家”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授权企业和产品分别达到130家、380款,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到55个。

  推动乡村建设提质。高标准建成20个以上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完成23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任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72公里。实施1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打造40个“绿美乡村”片区。推进169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占比达到83%。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推动农业农村改革提效。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扩面,力争覆盖80%左右行政村。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规范化建设,涉农镇(街道)进场交易覆盖率达到10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聚力深化数字赋能 推动数字济南建设全面提升

  济南以“数”谋城,全力推进数字济南建设,确保完成“三年全面提升”各项目标任务。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区,实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抓好浪潮海若智算中心等建设,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5000P。打造黄河流域信息通信枢纽中心城市,提高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5G基站达到6万个。全市公共数据质量提升10%以上,加快建设市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

  提升数字政府服务效能。全力推进机关事项多跨协同联办,上网运行事项超过8000项。提升“城市大脑”共性支撑能力,打造一批“三融五跨”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城市管理感知监测平台,新建接入环卫作业等专项物联感知设备1.2万个。实现“鲁通码”与电子社保卡场景互认,医保基金智能监控系统覆盖全部定点医疗机构,“鲁通码”应用场景拓展至20个。

  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聚焦建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促进数实深度融合。推动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培育省级及以上软件百强企业70家,新开发首版次高端软件50个以上,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0亿元。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同建”,累计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通用、垂直领域大模型产品50个以上。有序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发数据产品300个以上。抓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转型试点企业数量达到700家以上。优化数据要素“4+N”产业布局,加快齐鲁软件园扩容升级,推进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算谷浪潮科技园等建设发展。

  提高数字社会建设水平。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完善市数字社会工作平台,加快市、区县、街镇三级运行调度中心建设,推动与城市运行、应急安全等平台连通衔接。完善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指挥平台,推进低空领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数字乡村区域综合型试点建设,创建数字和美乡村200个,认定数字农场、数字牧场等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5家以上。打造智慧社区100个以上。整合全市停车资源,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综合服务平台。

  聚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美丽济南建设

  济南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完成省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推进华山北污水处理厂、腊山水质净化厂、中央商务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白云湖、济西、玫瑰湖等重要湿地生态修复提升。坚守泉水保护生态红线,确保泉水持续喷涌,完成白泉生态保护提升。完成人工造林1.7万亩、中幼林抚育10万亩,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完成“十四五”规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8%目标,推进低效煤电机组关停退出。新认定绿色工厂30家以上,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国家试点。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建成长清马山污泥焚烧处置中心一期工程,新增市级“无废工厂”10家,打造“无废社区”、“无废学校”等50个以上。

  聚力增进民生福祉 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济南拿出更多真招实招硬招,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举办驻济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深化“社区微业”行动,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和服务保障,深入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提升九大行动”,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53万个。加大创业贷款发放力度,大力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推进医保参保扩面提质,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间),推动68个安置房项目建成交付。打造2个无障碍环境建设片区。

  建设健康济南。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成宣武医院济南医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完成1398个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培育1个国家级、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比例不低于60%,创建8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普惠托育机构300家,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个。

  聚力统筹发展和安全 构建更高水平平安济南

  济南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济南,努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道路交通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水平。着力抓好消防安全,深入实施“畅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强化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

  维护经济金融安全。扎实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有力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拓展市场监管“一券三卡”创新模式,建设“食安济南”。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政府“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和企业“发展指数”

  2025年,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任重千钧、唯有实干,济南将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锤炼过硬作风,坚决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 锤炼坚强党性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不变的信仰、高度的自觉、坚决的行动、强大的动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济南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践行绝对忠诚。

  强化担当作为 提升行政效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切实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大力弘扬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当太平官的过硬作风,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确保工作业绩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聚焦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优化知识结构、补齐素养短板、增强专业本领,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练就干事创业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坚持用好“突出重点、讲求细节、压实责任、形成闭环”工作方法,挂出“作战图”、明确“时间表”、细耕“责任田”,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见行见效。

  着眼长远前瞻谋划,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意识、系统观念,高水平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坚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完善备案审查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不断加强守信践诺,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深入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强化正风肃纪 永葆清廉本色

  坚定不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以“清廉泉城”建设为抓手,深化整治政府系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市直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20%,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和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集中精力抓改革、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

拟稿人:管理员   核稿人:管理员   来源: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