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平阴“美小护”的故事数不清

发布日期:2019-05-14 17:06:16

  自从4月20日平阴县中医院急诊科“冰块护士”席晓洁温暖一抱的故事霸屏网络、刷爆朋友圈以来,无数素不相识的网友激情转发点赞,跟帖留言给予高度评价。一时间,席晓洁火了、红了,人们纷纷树起大拇指,“平阴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护士”。


平阴为什么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护士?带着这个疑问,5.12护士节前夕,记者奔波在平阴县的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试图找寻席晓洁的“优秀基因密码”,却又发现了无数像席晓洁一样年轻优秀的护士,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病人、家属发生着水乳交融、血脉相连的感人故事,真真正正视病人如亲人、把人民群众放在了自己的心坎上。

  平阴“美小护”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跑赢死神”、“龟息大法”、 “金钟罩”、“铁布衫”更是让人点赞。


  从来都感觉,做护士只要打打针、换换药、量量体温,做点这些“遵医嘱”、基础性的工作就行了,真正走进了这个女性为主的庞大护士群体,才发现做护士需要“百米冲刺”、“龟息神功”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和死神赛跑、和病人相交,才能救病人于痛苦之中。

  县中医院ICU护士长秦艳丽讲述了一个她和同事庞英丽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故事。时间要倒回到2013年的某一天,县中医院120急诊科接到一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人散发着浓重而令人窒息的特征性“酸臭味”,性命垂危,很快刺鼻气味充满了整个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紧急彻底洗胃后,将病人收往ICU,通过“血液滤过”技术进行救治。当时“血液滤过”技术刚刚推广,ICU只有秦艳丽和庞英丽2名护士能够操作。虽然两人白天都上了一天班,但仍约定晚上轮流看护。秦艳丽看完上半夜,夜里11点和庞英丽交接班后就去休息了。极度的困乏使她久久不能入睡,凌晨2点左右,她下床再去看一下患者。前脚刚迈进病房,她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好姐妹庞英丽全身瑟瑟发抖的坐在那,左手还挂着半袋吊瓶,眼睛却直直地盯着监视器。“那一刻,我真的太心疼了!”时至今日,想起当年那一幕,秦艳丽依旧红了眼眶。原来,那天庞英丽发着39度高烧,却依旧坚守在岗,半夜接班后实在撑不住了,才叫同事给她挂上了吊瓶。“我们护士生病仍然坚持上班的太多了!”秦艳丽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护士感冒发烧都是让同事帮忙打个吊瓶,一边挂水一边工作,绝不会因为自己而耽误了患者。

  今年初,在平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一个与死神赛跑的惊险一幕正在上演。当天,急诊室接120指令,安城镇南栾湾村一名2岁男童被奶瓶嘴卡住了嗓子眼,急需抢救。救护车风驰电掣般地开到了家门口,进去一看,情况危急,护士秦召浩一把抱过孩子跑到了车上,就往医院里赶。原本15分钟的路,只跑了8分钟,但秦召浩却感觉是那么的漫长,因为他要始终保持孩子脑袋后仰,使气道处于打开状态,防止窒息而亡。20多斤的孩子,抱在他的怀里,胳膊累得酸痛到了麻木的状态,他始终一动也不敢动,直到进了医院才放下。

  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救命,是急诊室每位医护人员工作状态的“公约数”。县医院急诊科曾经收治了一位心梗病人,当时情况紧急,从进门开始,到完成心电图、测血压、吸氧、采血、输液,再到最后送进心内科CCU病房,仅用了3分钟。正如急诊科护士长孔令香所说,生死时速,他们唯有不停奔跑。

  ICU,一直被公认为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其实,ICU还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80多岁的张奶奶已在ICU住了一年多,老伴刘爷爷每天都来探望。3月25日这天,一贯准时来、准时走的刘爷爷却“赖”着不走,护士们劝了几次都不言语。良久,他抬头对护士张美玲说,“让我再陪她一会吧,我担心这会是她最后一个生日。”看着老泪纵横的刘爷爷,张美玲也流泪了。不一会,护士长秦艳丽手捧鲜花带着全体护士走来,和刘爷爷一起为张奶奶唱了那首熟悉却动人的生日歌。101岁的大脑萎缩病人席爷爷,有个80多岁的儿子,天天都来看他,风雨无阻。每次探视,儿子就握着父亲的手,静静的看着,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仿佛只要父亲在,家就在。两年来,护士们被他的孝心感动,每次他来之前,都会准备一个不带轮子的凳子(防止80多岁的儿子摔倒),调好高度,放在床前。这个小方凳的故事传出后,病友们都感动得不得了,既为80多岁的儿子,也为善解人意的护士。

  去年冬天,流感疫情特别严重,县城两家医院儿科人满为患,由于经常接触病人,不少医生护士也感冒了,于是就出现了了一个很滑稽的画面:脑门上贴着退热贴的护士,给同样贴着退热贴的宝宝打针。县中医院儿科护士长孙秀民介绍,当时每天有300多个病儿,人手根本不够,家长急得打市民热线。他们就想了个办法:只要是发烧的,先免费贴个退热贴,既降孩子的体温,又降大人的心火。同时,护士们化身“拼命三郎”,连自已的孩子生病都顾不上,在病房、药房里连轴转。当时,杜倩倩、张丽、陈雪等几个年轻护士刚生完宝宝,产假休了两三个月就被叫回来上班,气得婆婆们又心疼又着急。



  在平阴县,除了县城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还有6家分散在各镇驻地的乡镇卫生院,他们守护着这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这几年,市民健康指数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重大疾病困扰着大家。当面临这些不治之症的时候,很多家属心知肚明,便选择回老家的乡镇卫生院陪病人走完全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道理虽然都明白,话也都说透了,但当痛苦一次次地袭来,无论病人还是家属,心里都是抓狂的。面对医生护士的全力以赴,仍有不理智的家属把怒火发向了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今年初,孝直镇卫生院内一科收治了一位88岁,身患脑梗、心功能不全、多处褥疮的高龄转诊病人。拿到病历的那一刻,大家就都明白了。随后的日子里,所有医护人员无不尽心尽力地服侍着,特别是对于压伤造成的褥疮,经过勤翻身和烤电理疗等护理,已经有了明显好转。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有了神志不清、下身浮肿等加重症状。看着床上老人痛苦的样子,儿孙们把怒火发向了安加梅、候燕红两位当班护士,“怎么越治越厉害了”,一通通怒吼恨不能把头顶上的天花板掀起来。安加梅两人耐住性子,先是全盘接下了所有指责,等家属怒火发完,才一条一缕地分析病情的发展,既安慰又开导,随后医生调整药方,护士精心护理,竟然使得老人的病情有了好转。临出院时,老人60多岁的儿子一个劲地给护士们说着感谢和道歉的话。安加梅回忆,病人和亲属一旦情绪激动,说什么都是火上浇油。那时候只有念好“忍”字诀,练好“龟息功”,等他们发泄完了,才能做解释。



  尽管千防万防,百密总有一疏。孟祥苹伸出左手中指,一道鲜红的划痕清晰可见。她说,这是5分钟前一个体重近200斤的男性癫痫病人刚挠的。中午该吃药了,他百般不配合,5个护士帮忙喂药,她被抓破了手指,同事柳鹏鹏则差点被咬伤胳膊。还有一次是在晚饭时间,患有精神分裂的于美丽(化名)走到护士张静跟前,不声不响地把一碗热粥浇到了她的头顶上,浇完还笑着走开。同事们赶紧帮忙,一路保护病人,一路保护护士,才防止事态继续恶化。

  因为有“美小护”亲人般的守候,医院成了年长病人不愿离开的“家”、“三无病人”离不开的家,精神病人“永远”的家

  不管病人、家属是和颜悦色,还是雷霆大怒,毫无疑问的是,病人入院见到的第一张笑脸是护士,第一时间回应病人需求的是护士,给病人洗澡换衣翻身理疗的是护士,陪伴病人最多的还是护士。正是有了护士们温柔如水、呵护无声的护理,病人们才能渐渐康复,才渐渐对医院心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愫。

  平阴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曾收诊过一位患有脑梗后遗症、长期卧床的72岁老大爷,当时病人因肺部感染高烧住院。老伴从一进医院就哭,一直没停。护士们一边照顾病人,一边安慰老伴。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个不幸的家庭,老大爷重病常年卧床,唯一的儿子患了肿瘤,家庭的重担全压在70多岁老大娘一个人身上。这次大爷住院,家里的儿子便没人管了。护士长王娟拉着大娘的手说,“大娘,你回去吧,大爷交给我们,你就放心吧。”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大爷逐渐好转,可以出院了。可老大娘竟然没一点要走的意思,多次催促下,大娘流着泪说,能不能再住几天。回去了,她一个实在顾不了这一老一少两个病人。

  因为交通事故等意外原因,医院经常会收治一些没钱、没证件、没家属认领的“三无病人”,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医院都是不管有钱没钱,救人为先,可善后工作却实在让人为难。至今,平阴县人民医院还住着一位有4年“院龄”的智障病人。2015年11月的一天凌晨,这位病人因车祸住院,在没有任何有效身份信息的情况下,医院紧急施救,使他恢复了意识,可紧接着,大家发现这是一位智障患者,大约三岁孩子的智商。随后,肇事车主溜之大吉,他便“赖”在医院里住了下来。这4年里,他先后转了急诊、ICU、骨科等三个科,认了很多“护士姐姐”,就连一日三餐和衣服都是护士们给他买来的。县中医院外二科护士长焦维红有个一直被家人吐槽的“毛病”——“嗜好”往家里带“三无患儿”。她说,外二科经常会有一些遭遇车祸的小朋友,陪同家人为了护孩子,一般会伤得比较重,入院后孩子就没人管了。看到孩子可怜,母性大发的她就会在下班时“顺手”把孩子带回去,第二天再带回来。这几年已经先后往家里带了3个患儿。

  2010年3月9日,一位名叫吴厚德(化名)的病人,因年老体弱、器官衰竭在平阴县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去世了,听闻这一消息,院里同事都唏嘘不已。之所以引起如此波澜,是因为吴厚德老人是从1986年精神病防治中心一成立时就住院治疗的,和医院“同龄“,当之无愧的“员老”。虽然有精神疾病,但他走得很安详,老人生命后期,大小便失禁,失语,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刘春冬、刘帅等护士,一发现有情况就赶过去为他清理,有时候一天要换三四次衣服、被褥,但他们从未有过一句怨言。那一年,刘春冬刚入职,23岁,他说,他有精神疾病,已经不能认识自我,现在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得有多痛苦,就当是自家老人侍候着吧。

  在平阴县精神病防治中心,像吴厚德这样的长期病人不在少数。50多岁的于承利(化名)老人,已经住了5年多。他无儿无女,精神分裂,大小便失禁,还一度把大便抹得满墙都是,贾明明戴上口罩清理,仍然抑制不住胃里翻江倒海般的呕吐感;70多岁的王庆水(化名)在中心已经住了十几年,刚来时像个黑瘦的野人,全身上下都是黑的,脚趾甲都是横着长,现在按时吃药、吃饭,情绪稳定,逐渐养成了一个白净的矮胖子。祝晓丽,30年来从一名基层护士做到了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她说,很多精神病人有家不能回、或者回不去,或者干脆已经无家可归,中心就是他们永远的家。

  花样百出的感谢方式,让平阴“美小护”的心里暖暖的

  不管住院几天,还是几十年,以心相交,从一而终,最终能收获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感谢。而来自天南海北的病人或家属的感谢方式,也是花样百出,让人称奇,更让人称赞。

  去年圣诞节,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护士们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四箱苹果。苹果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是,这份苹果不是哪个护士或医生买的,而是来自甘肃省的匿名邮寄,快递单上的一句话道出了事情的脉络:“我是很多年前一个病人的家属,今天想起父亲,想起你们护士曾经的照顾,送几箱苹果表示感谢,谢谢所有的最美护士!”这四箱带着浓浓善意的苹果,一下子就让所有人的心暖暖的,“美小护”们的八卦之心也蠢蠢欲动,到底是哪床的大爷,当时谁照顾的,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想了好几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护士长孙丽说,这几年大家照顾的病人太多了,而且线索又极其有限,实在想不起来。她就代表大家给这位匿名好心人发了个言辞恳切的感谢短信,好心人回复“祝工作顺利!”还是没有透漏姓名。“虽然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记得我们、感谢我们,说明对我们是认可的。我们回馈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更多的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在县中医院,ICU护士长秦艳丽收到的,则是一位“挑刺”病人家属自制的酵素和经常分享的商品打折信息。这是一位来自泰安的病人,只有心跳没有呼吸,全靠呼吸机度日。刚入院时,病人儿女满满的全是怀疑态度,天天挑刺,还在病房里搞迷信活动。秦艳丽试着和老人的女儿、60多岁的席阿姨交流,终于在看到护士把老人身上因她乱用“三无”药物造成的褥疮治好后,冰封的心渐渐解了冻,最后都达到百依百顺的程度。工作之余,席阿姨经常和护士们聊天,微信转发一些超市商品的打折促销信息,有一次还把在家自制的酵素拿到医院送给秦艳丽,这让她瞪大眼睛、惊讶了好久。



  平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吕娜收到过一个写在病历本背面的“谢谢”,这让她久久不能忘怀。当时,她为一位气管切开手术的老人吸痰,由于体位的改变,套管里的痰液喷了她一身。当时丝毫未觉,直到工作完毕,老人紧紧抓住她的手,满脸的愧疚与歉意。在老人示意下,家属把一支笔和一个临时找到的病历本递到身前,老人用尽力气,歪歪扭扭地在病历本背面写下了“谢谢”两个字。当吕娜和家属不约而同地念出声的时候,老人的眼睛湿润了,满病房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大红的锦旗,感谢的话语,甚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是“美小护”们收到最多的感谢方式。她们说,她们什么也不要,只要一个认可的眼神,就足够了。

  支撑平阴“美小护”一路奔跑的“硬核精神”在哪里

  一路采访,一路走来,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支撑着平阴“美小护”们执着前行?焦娜娜一碗牛肉汤的故事,逐渐解开了这个谜底。

  28岁的焦娜娜是孝直镇卫生院的一名年轻护士,虽说年轻,也已经工作8年了。她说,卫生院里农村病号多,老人多,亲属不能常在身边照顾的多,这就特别需要护士们以细心、爱心、耐心待之。曾经有一个因慢性肺炎和胃炎住院治疗的病人,孩子在外工作,丈夫白天务农,都不能常在身边,这让她有严重的不安全感。有一天下午6点多了,丈夫还没回来,她在1个小时里呼叫了十几次。焦娜娜耐心地检查,安慰她,一切正常,都没问题。当发现她还没吃晚饭时,立即下楼买了两份牛肉汤,招呼她一起吃饭。大娘不好意思吃,仍然在护士站走动,一会看看表,一会看看忙碌的焦娜娜。好在不久,家属就回来,把病人带走了。事实上,当时焦娜娜已经吃过晚饭了。

  面对“你怎么称呼这个病人”,和“为什么要自掏腰包给病人买饭”这样的询问,焦娜娜快人快语,“我叫她大娘,因为她比我妈妈年龄大。我给她买饭,是因为平时老师们就这么做的”。

  前辈护士的以身示范,引领着年轻护士一路前行,这是团队的力量。多年来,护理行业就如同传统的手艺行一样,不仅需要课堂上学,更需要实践中练,一个科室、一家医院,还有全县卫健系统X名护士,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团队,都是这么一路摸爬滚打走过来的。在这么一个传帮带的过程中,传承的不仅是可规范、能言说的护理病人的技巧,更有藏于胸、发于礼的待人爱人的信念。



  几十、上百年来,平阴县的白衣天使团队传承的信念是什么呢?无论县城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在当前已经固化成文的院训中,几乎所有的院训定位和价值追求等,都把目标指向了“人民群众”。且不说完全由政府投资的公立医院,就连以PPP模式建设的新中医医院,其价值理念始终是“做人民群众忠诚的健康卫士”,从未改变。

  当前平阴县卫健系统正在开展的“三讲一比一看”主题活动,似乎更能说明这一问题。他们提出,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比本领,看成效。一切工作以人民群众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苦练精湛医术,争当行家里手,人人都把“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视为从业追求,这才有了千千万万个席晓洁式的“美小护”。





拟稿人:赵军 李承婧   核稿人:刘家褚   来源:平阴县总工会